close

案:陳宛茜是聯合報文化版首席記者,我久聞其名,卻不識其面。昨天八月十三日新書會場地不大,人又不少,許多人擠在門口,所以我根本不知誰是陳宛茜,更不知何時來的。今天我坐火車從台北回池上,車上讀報,翻著翻著,赫然發現,竟有張照片是我和薛朴。

 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2011.08.14 02:57 am

62351870taa8316a5df1b&690.jpg

 (作家薛仁明昨天發表「論語隨喜」新書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)


「一開頭就是『不亦悅乎』、『不亦樂乎』,全世界有那個文明的根本典籍是這麼開篇的?」作家薛仁明昨天發表「論語隨喜」新書,他指「悅」和「樂」是論語的關鍵字,也是中國文明與眾不同的特色。

兩岸掀起重讀儒學經典熱潮,在這股國學熱中,四十出頭、沒有顯赫學歷、也非任教學院的薛仁明,書寫孔子的文章卻大受歡迎,不久前才受邀到北京、成都、杭州、上海等地演講。

他在「論語隨喜」作者簡介,寫上「父親薛阿客,工人;母親薛蔡蓮種,工人,兩人均未受學校教育」。這段介紹讓對岸的媒體傻眼,他卻大笑說:「當地學者都喜歡標榜出身書香世家,祖先是進士、舉人。」

「我講的孔子之所以與別人不同,是因為有一份『底氣』。」薛仁明說這份「底氣」大家都有,「它來自台灣民間文化」。

薛仁明五月在大陸南方都市報發表「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─我讀大陸讀書人的臉」,認為對岸讀書人「太不快樂了」,引起熱烈討論。「五十歲以上讀者蠻多對我反感,卅歲讀者則說我寫得好!」

薛仁明認為,大陸讀書人「只關心國家社會」,缺乏琴棋書畫等文人底蘊,「人變得很『硬』,一碰就彈起來」;致知識分子相聚一堂動輒開罵,當政者也處處提防。「越罵越防、越防越罵」,讓知識分子的臉充滿「躁、怒、憤、戾」。

薛仁明認為,一旦讀書人知道「修己以安人」,不必成天議論、憂心忡忡,將臉上的「躁、怒、憤、戾」化成中國人最該有的「寬、厚、通、豁」,真正的盛世指日可待。

【2011/08/14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ngjing77 的頭像
    changjing77

    薛仁明的部落格

    changjing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